文化中国行|青山埋骨处 望海忆忠魂-凯发k8国际真人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8月16日 14:50:43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记者纪伟报道 党员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雨后的大青山,松柏苍翠,满目葱茏。83年前,300多名革命先烈长眠于此。与其他战斗不同的是,牺牲在此的烈士中,有不少是剧团演员、报社记者、抗日军政大学学员,甚至还有一名不远万里从德国前来支援中国抗战的“洋八路”汉斯·希伯。

7月24日,走进位于费县薛庄镇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讲解员李聪借助一座沙盘,还原了这场惨烈突围战的全貌。

1941年11月30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周围据点的日伪军,从北、东、南三面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以及医院、剧团、报社等2000多名机关人员,还有抗大一分校3000多名学员陷入敌人包围。

“当时我方人员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危急时刻,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沉着冷静,毅然担负起指挥突围的任务,他迅速组织人员分析敌情、部署突围。”李聪介绍,最终,我方以牺牲300多人、伤500余人的惨重代价,粉碎了日军的重兵清剿,掩护了数千名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胜利突出重围。

壮烈的红色历史不仅记录在讲解员的解说词里,在纪念馆内边走边看,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也在无言诉说。玻璃橱窗里,一把漆面脱落的小提琴,就是这场战斗的见证者。小提琴的主人是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战士傅泉,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开始筹建以来,他不仅积极联络战斗亲历者收集捐赠实物,还帮助讲解员整理出许多动人的史料。“山东党政军机关从大青山突围后,经过几年发展,力量不断壮大,并在1945年发起了解放临沂城的战役,战斗期间,傅泉就带着这把小提琴,在临沂城下演奏起红色歌曲《沂蒙山小调》,瓦解守城敌军的斗志。”李聪说,这段故事,被她整理成了红色党课《一把小提琴的诉说》,讲给前来接受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听。

随着突围战前后的红色历史不断被整理发掘,纪念馆内的讲解员们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红色党课:有时是面对镜头录制短视频在线上平台展播;有时是编排话剧外出展演;还有些时候,党性教育课堂就设在战斗发生的第一现场。

因生态旅游而闻名的沂蒙山天蒙景区,距离纪念馆仅几公里路程,景区内就分布着当年战士们行进过的数条突围线路。讲解员李梅时常会登上位于景区制高点的望海楼,为游客们讲述一堂名为《海楼千古》的红色党课。

1940年至1941年反扫荡期间,大众日报社第二印刷厂和战时第三新闻小组先后转移到了望海楼附近。当时根据地战斗频繁,报纸的编辑、印刷和发行不能公开进行,于是编辑们白天躲在望海楼上编辑稿件,晚上下山用油印机印报。当时材料奇缺,刻版用的铁笔磨秃了,就用老乡家纳鞋底的针绑在筷子上代替铁笔刻版。严冬大雪天,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报社工人们手脚冻麻了,拿不住铅字,只能停下来跺跺脚搓搓手,继续工作。在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大众日报依然坚持出版,及时把党的声音送到战斗的军民手中。“在这场突围战中,大众日报社共有18位同志不幸遇难,是报史上牺牲人数最多、损失最大的一次战斗。”李梅说。

望海楼海拔过千米,山风猎猎,呼啸而过。李梅讲述的动人细节,吸引游客驻足倾听。

记者从临沂市文旅局了解到,近年来,临沂市加快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发挥市内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红”带“绿”拓展旅游新路径。在景区内开设红色宣讲课堂,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仅在沂蒙山天蒙景区内,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就循着突围路线,为游客设置了3处讲解点,《海楼千古》红色党课就是其中之一。

大青山下,一曲《沂蒙山小调》代代传唱,一段段红色故事也在更大范围内被讲述传播。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旁的烈士陵园内,时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追悼先烈,墓碑前的花束总是簇新鲜艳。青山可证,这段悲壮历史从未被忘却。

(大众日报记者 纪伟 通讯员 高云野)


责编:朱忠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