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里土陶基本内容-凯发k8国际真人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8年08月09日 11:02:44

一、窑屋

伏里土陶烧制有大小窑屋之分,大窑屋烧制生活器皿类的大件,小窑屋烧制祭祀器、赏玩器,还有个头较小的工艺生活用品类。
(1)大窑屋。一般是四至六间通畅的草房,分为和泥、存泥、制坯、晾晒、储存等工作间。调泥、制坯都在屋内进行。制坯的过程是:将踩好的泥搓条,盘于转轮上,进行手拉坯。坯拉成后,用轮锥割底。大器(特别是大盆)用固张(即用牛肋搭两手中间空的工具),从轮上搬到凉晒场上,凉晒至3-4成干,用绪(即用于上釉的工具)上釉、锨板(拍器底的工具)打底,再用刮板刮盆肚。如果生产缸,还要二次拉坯,再整型、上釉。
(2)小窑屋。一般是半地下式1米50公分至2米深长方形土坑挖出后,两头起山,搭棒蓬秫秸盖草用土培,门留在向阳处,俗称地庵子,地庵子前有一片场备晾、晒陶坯用,里边放泥制器,余下的地方盛放至七成干的陶坯,小窑屋的工具主要是模具,模具以前都是陶制的,现在一律改用石膏的,另外有打底墩打底板等。
二、造型
伏里土陶的造型有三种方式(1)是脚趋转轮手拉坯。较为古老的一种造型方式,在伏里村大汶口文化中期出土的陶器,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多生产生活用品类,是大窑屋的生产方式。(2)模制制器。也是一种古老的造型方式。多是生产祀器、赏玩器类,是小窑屋的生产方式。模制有一模扣底出胎,二模扣合出胎,也有多模组合出胎的。伏里村考古出土最早的模具是南北朝时期的和宋代的。这些土陶的磨具多为一模出胎。明清以后,二模及多模出胎的模具逐渐多了起来。(3)手捏造型。多用于建筑用陶和个别土陶工艺品的制作,这多适用于技艺娴熟的土陶工匠。(4)模具配手捏。个别器物用模具出胎后,再配手捏,如现今生产的大陶盆,水牛樽等作品就是用这种方式生产的。
三、花纹饰缀
伏里土陶的花纹饰缀主要以点、线为主,根据陶器器形的不同种类,选用不同的花纹。目前伏里土陶所采用的花纹基本上使用汉代饰用的几种纹饰。如乳钉纹(门钉纹)、线条纹、玄纹、回纹、狗牙纹、漩涡纹,附加锥纹、菊花纹、荷花纹还有日、月、星、辰、水、马、人、鱼、鸟等,其中使用最普通的是乳钉纹、纹条纹。
花纹饰缀主要表现在模制器上, 以“耍货”为主。脚趋转轮手拉坯一般只饰缀玄纹。由于这些器物是模具生产的,一些纹饰都是阴刻在模具上的,所以器物上的纹饰都是凸起的。
枣花纹,五瓣花形状,起源于原始社会。
回纹,典型的汉代纹饰。
树叶纹,是母系氏族社会遗留的纹饰,与女性有关。
漩涡纹,人类早期对水转动的理解。
狗牙纹,现代意识浓郁的纹饰,有避邪的作用。
四、工艺流程
(1)备土。根据制器不同,在土场铲除杂乱层,取黑立土,红粘土刨下晒干,备够一窑,运回窑屋场子。
(2)和泥。用适当的水渗透,滋润一夜,第二天早上用木锨翻一遍,用脚踩。踩好后,搬进屋码垛。一段时间之后,用铲子铲下或用弓子采下,够一天用的,轮番踩三遍,直到非常柔软方可使用。这个过程,大小窑屋都一样。
(3)制器。大窑屋的匠人根据春秋冬不同季节的社会需求,决定生产罐子窑还是缸盆窑。根据窑装量分别制出各种陶器的数量,陶坯胎下轮或出模后,根据不同天气,进行反复晾晒,不同器物进行晾晒的时间不同,所要求的天气也有很大区别。陶器的成功与否,与晾晒有很大关系。大约四五成干的时候,将陶坯规矩成型。规矩成型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刮,二是拍。刮就是用一个月牙形的扁木片,刮陶坯内腹部,刮出满意器形为止。拍多用于制缸等大型陶器上,这是一种二次成型的生产方式。第一次是拉出陶器的底半截,晾晒到三四成干的时候,再做上半截。做完以后,为了加强上下半截的结合密度,工匠用拍和锤里外对应,同时小心拍打。里边的锤面非常平整,外边的拍为沟槽形的。成型的陶坯七八成干的时候,转到干燥的环境中继续干燥、备烧。
(4)上釉。陶器在三四成干的时候上釉,一般在晾晒场地直接上釉。釉是一种传统的矿物质原料,有白陶料、红陶料、低温红陶料等数种。上釉方式根据不同器物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盆以白陶料、彩陶料为主,罐、缸以红、白釉兼用,个别的还有彩陶,如洗脸盆。方法是:上完白陶釉以后,工匠再用赭红石研浆,用毛笔画鱼衔草图案。
(5)烧制。待一窑器物干燥后,全运到窑边晾晒,目的是充分晾去水分。时间是一早搬运到窑屋边的空地上,晾好了,一般下午2—3点钟开始装窑,至5点左右装完。火序是小火—上墨—狮子红—退墨—中火—介火—大火—闷火八个火候,时间一般是24小时左右。火候的掌握:一般通过听(听窑里的动静、判断火候)、看(从望火眼看陶坯熟的程度)、闻(闻窑里散发出来的气味,便知烧成的火候)三个方面来掌握。闷火后封窑,慢慢调节窑温下降快慢,凉后出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