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的积极推动下,沿黄“朋友圈”迅速扩容。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顾佳贇
2024年7月2日,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码头(郭绪雷/摄)
7月16日,青岛海关、西安海关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在青岛关区海运港口与西安关区内陆港之间开展“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监管模式,进一步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推动构建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6月14日,搭载着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等70个标准箱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河南郑州圃田站启程,驶向山东港口日照港,随后换船出海,发往东南亚。
俯瞰山东港口日照港,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日濮洛输油管道,如一条条能源动脉在此汇聚。每天,来自山西、陕西等沿黄省份的大宗货物在日照港装船,运至东南沿海各大电厂、炼钢厂及重点企业。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5周年之际,沿黄陆海大通道日益繁忙。
在此前的5月底,“2024·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济南召开,沿黄九省(区)代表共同发起《关于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倡议》,宣布推动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合力打造国家和区域物流枢纽,畅通连接日韩、欧亚、东南亚的陆海联动大通道。
近5年来,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的山东,正和她的沿黄“朋友圈”,不断推动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和完善。
“沿黄,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战略布局。沿黄陆海大通道,不仅是一条连接内陆与海洋的交通要道,更是促进经济交流、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的重要桥梁。山东港口携手共建陆海大通道的最大意义和作用,就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助力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秦晓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龙头”山东
九曲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蜿蜒向东,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汇入渤海湾。黄河横越东、中、西部,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水系通达性和沿岸地区经济较弱,发展仍不充分、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纲要》提出,强化跨区域大通道建设,完善交通、能源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上中下游、各城市群、不同区域之间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便捷流动。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看来,黄河流域各省份的“东西互济、陆海联动”,重点在于以港口为龙头,沿着运输通道去打造产业走廊,从而带动内陆地区发展。
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扛牢重大责任使命”。
担当沿黄陆海大通道上的“龙头”,山东的底气来自于“陆海兼备”的实力。
山东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节点,是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山东也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强省,2023年,山东gdp达9.21万亿元。
山东港口承接南北、贯通东西、连接陆海,以“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海向开航线、扩舱容、拓中转”的发展路径,切实发挥着沿黄战略布局的“棋眼”作用。2023年,山东港口全年完成吞吐量17.1亿吨、集装箱量4132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位,集装箱量超越新加坡港,位居世界第二位。
2024年,山东再次明确提出加强与沿黄省份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协作,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谋划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
通过近5年的布局,从陆向看,山东港口已经在全国布局建设50个内陆港,开通100条海铁联运班列;从海向看,山东港口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航线总数达到340多条,形成“内外贸互补、远近洋兼备”的航线网络,多式联运服务体系与综合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持续凸显,陆海物流大通道通达高效。
“鲁豫有约”
7月16日,来自韩国的12个满载纺织品的集装箱运抵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在黄岛海关监管下完成过境申报、转关审核、海关封志施加等手续后,换装火车发往西安。这些商品将在西安换装中欧班列,运往最终目的地波兰马拉市。
“这是山东与兄弟省份合作打造出海新通道的新动作之一,也是整合资源、推动各省(区)‘串联’的范本之一。”秦晓介绍,“山东港口物流集团搭建了涵盖网络货运、供应链、危化品、多式联运、客户服务‘五大服务平台’的‘陆海通平台’,与内陆省份实时共享物流信息。多式联运模式也在积极推广中,海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可实现货物快速转运和无缝衔接,助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在山东的积极推动下,沿黄“朋友圈”迅速扩容。
“你好河南,我是你的出海口。”2024年3月,山东省港口集团总经理李奉利到河南推介时发出热情邀约。河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消费大省,在李奉利看来,豫鲁两省在产业链集成、供应链畅通、价值链创造等方面,有很多可挖掘的合作点。
面对沿黄陆海大通道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山东河南双向奔赴。
2023年8月,山东、河南两省政府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 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宣布17条合作措施,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双方明确,重点加强河南中豫港务集团与山东港口集团合作;常态化开行“郑州-青岛”“新乡-青岛”等铁海联运班列等。
近日召开的“2024·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上述举措又迎来进一步细化推进。山东省港口集团与河南中豫港务集团在会上举行鲁豫“郑日韩”铁海快线开通仪式,明确进一步加快打造经济、高效、便捷的海铁联运物流体系。同时,山东港口还与河南新乡市政府等6家凯发k8国际真人的合作伙伴签约战略合作。
河南驻马店市的福源物流有限公司是“鲁豫有约”的受益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刘保华说:“我们与山东港口合作已5年,山东港口为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驻马店当地企业的汽车配件、户外家具、机械零部件等,搭乘铁路专列到达青岛港出海,一路畅通。”
“截至目前,山东港口已在河南省建立内陆港9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5条,实现河南地区与沿海港口之间的无缝连接。河南地区80%的集装箱进出口业务都在山东港口完成。”秦晓介绍。
展望未来
“你好,我是你的出海口。”通过共建多式联运物流网络等方式,山东正在把“出海口”搬到黄河流域更多城市的“家门口”。
为进一步完善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的机制,2023年5月,山东省有关部门、地市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沿黄流域相关政府部门、海关、铁路及重点企业,共同发起《关于建立黄河流域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的倡议》。近日,相关单位最新发布《关于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倡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年中,相关单位的合作共识不断深化。“来自政府、海关、铁路、港口、船公司、进出口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数百家单位加入,为各方合作搭建了良好交流平台。在机制带动下,已成功举办20多项重大活动,部分线路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推动黄河流域合资合作、项目签约等100余项。”
配合沿黄陆海大通道共建,沿黄路局和海关纷纷发力。近一年间,近30条铁路专用线建设竣工投产,开行济南、郑州、西安、银川等图定往返班列,关际一体协同机制不断深化,“陆海联动、海铁直运”和“铁海e通”跨关区监管模式正在推广,智慧关税建设不断加强,原产地签证一体化等制度不断创新。
相约的不仅是鲁豫,山西省60%的外贸铁矿石经由山东港口进口,2023年山东港口向山西地区疏运铁矿石突破4000万吨;陕西省半数以上的出口货物均从青岛港出海。
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毛新华说,港口面向世界各大洲、中欧班列连接中亚及欧洲腹地、内河航运联通京杭大运河与长江,沿黄陆海大通道有效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正逐渐发挥出物流高效、贸易便利、融合加速的多重经济效益。
下一阶段,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还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黄河流域物流基础设施存在‘东强西弱’问题,西部物流成本普遍偏高,对产业支撑能力不够,亟待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流域经济的支撑力与保障力。二是物流降本增效有瓶颈。运输结构仍需优化,多式联运物流模式对比公路运输模式,在跨运输方式转换等方面,还存在运行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公转铁’进程较为缓慢。三是省际协同联动还不充分。九省(区)之间关、铁、区、港之间的互联互通还不够彻底,各项规则标准有待统一,高效紧密的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针对这些难点,秦晓表示,“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事关经济产业等各个方面,涉及发改、交通、商务、海关、环保等多部门。建议借鉴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成功经验,加强省级统筹,强化与国家各相关部委协调,深化沿黄陆海大通道战略研究,加大政策赋能力度。”
贺登才表示,下一步要填补缺失线路、打通堵点卡点,加快形成黄河流域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城乡区域高效连通;同时,要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战略合作,共建拓展东接日韩、西联亚欧、南通东盟、北达蒙俄的国际开放大通道。
责编:张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