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察丨人才与城市的互选博弈:山东哪个城市最得“人”心?-凯发k8国际真人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2年05月18日 15:07:50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济南报道

发展离不开人才。对山东的强省建设来说,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也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5月17日,最新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出炉,山东青岛、济南、烟台、东营、威海、潍坊、淄博、临沂、济宁、滨州等城市跻身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为吸引更多人才,山东各市均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都包括哪些?是否能赢得人才的青睐?

什么样的城市更受人才青睐?

根据近期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年,山东共有10个城市进入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其中,排名前三的是:青岛(13位)、济南(15位)、烟台(40位)。其他7个入围的城市分别为:东营(49位)、威海(50位)、潍坊(59位)、淄博(62位)、临沂(66位)、济宁(98位)、滨州(99位)。

从整个榜单来看,2021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排名前三的是北京、上海、深圳。

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强。排名数据显示,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尤其是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线城市集聚。

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分线看,2021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4%、0.4%、-1.0%、-4.8%,受政策放宽影响,一线人才持续流入,二线人才集聚放缓、三线较为平衡,四线持续流出。分城市群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净流出趋势放缓,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在榜单分析中,人才选择一个城市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速度、行业发展、生活成本、薪酬水平、政府政策等。比如,杭州因为电商等产业发展迅速、环境宜居且薪酬相对较高等原因,近几年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升高;武汉通过“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留住人才等等。

山东各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对人才而言,要通过不断筛选来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城市;对城市而言,也是如此。

近期,山东各市聚焦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创新,研究确定了2022年度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山东16市“一把手”确定的选题也为各市人才招引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这些选题中,济南的关键词是“中科院”。济南提出,要依托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打造科创人才大走廊。把创新作为“走在前”的核心动力,全面深化与中科院院所合作,增强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集区、先进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区、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区。

青岛的关键词是“海洋”。青岛提出,要打造全球海洋人才中心城市。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通过“政策定制”“一事一议”等措施完善海洋人才集聚政策,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加快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海洋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创新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快集聚海洋人才,打造全球海洋人才中心城市。

山东多个城市在人才选题中,突出强调了某一领域、产业的重要性。比如,枣庄提出要加快集聚高水平锂电产业人才队伍。加强锂电人才引育规划,出台支持锂电产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绘制锂电产业人才地图,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建立锂电人才信息库。东营提出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人才创新引领示范区。以黄三角农高区为主体,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人才创新引领示范区。潍坊提出要实施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人才集聚行动。菏泽提出以生物医药科创中心为载体精准引育产业人才。搭建一个创新平台,投资5.2亿元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科创中心”。

如何留住人才?山东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青年居住难怎么办?人才公寓向青年全面开放,探索推广首次入住免费,建立租、购、补一体的安居体系,让青年从容体面地完成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过渡。

找对象难怎么办?加强青年婚恋交友服务,探索青年交友公益平台。

城市不够“潮”怎么办?合理布局一批符合青年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格的设施和项目,建设培育10处以上夜间消费区;适当延长全市44家城市书房开放时间,丰富青年生活。

……

5月6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威海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4月8日出台的《威海市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安居乐业大礼包,让人才在威海住得更舒服。

不只威海,山东各市正致力于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5月5日,山东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发布济南、青岛、淄博、济宁、威海、日照、临沂、聊城等8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在人才与城市的双向选择中,要使城市聚集更多人才,就要考虑到人才面临的毕业求职、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等多重压力,扫清影响人才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为留住人才,山东各市纷纷抛出了“真金白银”的政策礼包。

近期,枣庄发布2022年度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其中提出对人才的就业补贴、购房补助标准,即到枣庄市企业工作的本、硕、博,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2000元、5000元租房和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对符合条件购买首套住房的本、硕、博,分别补助2万、5万、20万元。

东营提出,对企业新聘用来东营首次就业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正常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且申报时为在职状态,博士研究生5年内给予每人每月4000元人才补贴,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3年内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1000元人才补贴,其中,属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补贴标准提高50%。

近日,泰安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服务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对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其他普通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分别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1500元、1000元、5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连补3年;对工业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分别再提高2000元、500元、200元。

近日,潍坊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潍坊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幅提升青年人才支持标准,如,新引进的博士、硕士、本科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分别由原来每月3000元、1500元、500元,提高到每月6000元、2000元、1000元补贴。新引进的博士、硕士、本科生(预备技师)、大专毕业生(高级工)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元、10万元、7万元、2万元购房补贴。1名博士生活补助和购房补贴共计可达51.6万元,夫妻双方均为博士的可叠加享受,支持力度在全省是领先的。同时,专科(高级工)及以上毕业生可申请租住各级人才公寓,博士2年内免租金,其他类别人才的租金最高可减免70%。

在山东,类似的人才政策还有很多。不论是就业补贴、住房补贴等“硬”政策,还是公共服务环境、成长空间等“软”实力,山东都在努力为人才提供最优环境。在接下来的人才与城市的互选中,期待越来越多的人才能选择山东,实现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网站地图